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产品展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

高标准农田项目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建设内容由高标准农田田间工程建设、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和耕地质量综合监测体系建设三项内容组成,其中,高标准农田田间工程建设应结合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情况、耕地类型和农田基础设施状况,主要采取以下工程建设措施。
1、土地平整工程
对未修建梯田的6-25°的坡耕地顺等高线改造成水平梯田,并配套坡面防护设施,梯田长度100-200米,宽度8米以上,便于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对相对集中连片、地面起伏较小的平地、沟坝地、盐碱地进行平整和畦田改造,畦田长度200-1000米,宽度50-300米。对土层过薄的滩薄地,采取加厚土层措施,保持土层厚度不低于60厘米,土体中无明显粘盘层、砂砾层等障碍层次。
2、田间灌排工程
充分利用地表水,新建和完善现有水源;完善现有灌溉渠系,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实施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喷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同时,在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利用不充分的盐碱耕地区,积极开发水源,通过新打灌排两用井及发展管灌、防渗渠等节水灌溉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对局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和易引起洪涝灾害的盐碱地、沟坝地、坡耕地等,通过完善排洪渠道、加固或修复现有坝体等基础设施,减少盐碱危害和洪涝灾害,提高农田排盐抗洪抗旱能力。

3、小型水源工程
在坡耕地、河谷川地因地制宜进行小型水源工程建设。结合地形特点,利用自然坡度,通过新建、改造和完善小型集雨、蓄水设施(包括集雨窖、蓄水池、人字闸、截潜流等),并配套节水补灌设备,实行适时补灌,确保作物关键期用水,增强农田抗旱能力。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工程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应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与田、沟、渠、路等工程相结合,与农村居民点景观建设相协调。对受水土流失和风沙影响严重的耕地,新建或补充防护林带(网);对坡面较长的坡耕地,按一定间距修筑梯田,并修建土埂、石埂和生物埂,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灌木或草本植物;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些坡耕地、沟坝地、沟川地等,通过修建截流沟、排水沟、排洪渠、护地坝等,防治水土流失,收集和引导坡面径流进入蓄水池(井);对已修建梯田的田埂进行砌石防护,防止暴雨冲刷,增强梯田的稳定性。对盐渍化区域,完善田间林网建设,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地面蒸发,减轻土壤返盐。
5、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路布置要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的需要,与田、水、林、电、村规划相衔接,统筹兼顾,合理确定田间道路的密度。根据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及农机作业要求,新建和改造田间机耕路和生产便道,完善路桥等设施,以方便农业机械化作业和田间人工作业。
6、地力培肥与土壤改良工程
一是土壤改良。对质地不良的土壤进行客土改造,改善耕性,使耕层质地在壤土范围,加厚耕层;对旱地应用抗旱保水剂或调理剂,盐碱地应用土壤改良剂,改善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协调土壤保水保肥、供水供肥能力,降低土壤盐碱等危害,满足作物种植需要。二是地力培肥。因地制宜推广秸秆直接还田,增施商品有机肥、沼液沼渣肥,种植绿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使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当地中值以上水平。同时,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协调农田土壤养分,减少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每隔2-3年对农田实施深耕深松,加厚耕作层。三是因地制宜推广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良种应用、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各种农业实用技术,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四是污染土壤修复。对污染土壤通过工程、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修复,修复后土壤应符合GB15618标准的规定。
7、农田输配电设施配套工程
农田输电线路要与田间路、灌溉与排水等工程相结合,符合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相关标准,保证用电质量与安全。对适合电力灌排和信息化管理的农田,铺设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为泵站、机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建成后,实现农田机井、泵站等供电设施完善,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用电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提高。
客服1客服1